4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电源模块中元器件选型与布局的适应性变化

文章出处:平尚科技 责任编辑:平尚科技 发表时间:2025-10-28
  
电源模块中元器件选型与布局的适应性变化


随着AI服务器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散热方式从传统风冷向液冷技术的转变正在推动电源模块设计的革新。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散热路径,更对关键元器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东莞市平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工业级技术积累,在从风冷到液冷的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元器件选型与布局解决方案。




散热环境变革对元器件特性的影响

液冷环境与风冷环境在热传导机制上存在本质差异。平尚科技的测试数据显示,在液冷系统中,贴片电感的工作温度波动范围可从风冷时的±15℃收窄至±5℃以内。这种稳定性使得电感在选型时无需预留过大的温度余量,3225封装尺寸的电感在液冷系统中可实现比风冷环境高20%的电流承载能力。同时,电感的磁芯材料选择也需要相应调整,采用低温漂材料的电感在液冷环境下的电感量变化可控制在±3%以内。

电容选型的温度特性考量

在液冷系统中的寿命表现显著优于风冷环境。平尚科技的测试表明,在85℃工作温度下,液冷系统中的电解电容寿命可达风冷环境的2.5倍以上。这种改善源于液冷系统将电容的核温温度降低了20-25℃,显著减缓了电解质干涸的速度。然而,液冷环境也要求电容具备更好的密封性能,平尚科技通过改进封装工艺,使电容在液冷环境下的绝缘电阻保持在10^8Ω以上。




布局策略的重新定义

元器件布局需要适应液冷系统的热管理特点。平尚科技发现,在液冷系统中,高热密度元器件的布局应优先考虑与冷板的接触效率。通过将功率电感与MOS管等发热器件集中布置在冷板接触区域,可将系统热阻降低40%以上。同时,布局时需要避免在液冷管道周围布置对温度敏感的元器件,以防止局部过冷导致的结露风险。

机械应力的新挑战

液冷系统带来的机械应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平尚科技的测试显示,冷板的安装压力会使传统封装的电感产生0.5-1.2%的电感量变化。通过优化封装结构,采用增强型底座设计的电感可将压力影响降低至0.2%以内。此外,液冷系统的振动特性也不同于风冷,要求元器件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平尚科技通过改进内部结构,使电感在7Grms振动条件下的参数变化控制在±1%以内。




热膨胀系数的匹配要求

在液冷系统中,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匹配显得尤为重要。平尚科技通过精确的材料选择,使电感封装材料与PCB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控制在3ppm/℃以内。这种匹配设计使得在温度循环测试中,焊点应力降低约50%,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

绝缘性能的更高标准

液冷环境对绝缘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平尚科技的功率电感采用双重绝缘结构,在液冷系统中的绝缘耐压可达2500Vrms,比风冷环境的要求提升约30%。同时,通过优化封装材料的导热性和绝缘性,使电感在保持良好散热的同时满足加强绝缘的要求。

成本结构的优化调整

从风冷转向液冷虽然增加了初期成本,但通过元器件选型的优化可实现总体成本的平衡。平尚科技的计算显示,在液冷系统中采用更高功率密度的电感,虽然单价提高约20%,但通过减少元器件数量和使用更经济的散热方案,整体成本可降低10-15%。




可靠性的全面提升

液冷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可靠性的整体提升。平尚科技的实测数据表明,在相同的负载条件下,液冷系统中元器件的失效率比风冷系统降低约40%。这种改善使得电源模块的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可从风冷系统的15万小时提升至25万小时以上。

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随着液冷技术的普及,元器件设计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平尚科技正在开发专门针对液冷环境的电感系列,通过优化磁芯材料和散热路径,预计可将电流密度再提升25-30%。同时,与冷板一体化的元器件设计也正在探索中,这将进一步缩小电源模块的体积,提升功率密度。

从风冷到液冷的转变不仅是散热方式的升级,更是电源模块设计理念的革新。平尚科技通过持续优化元器件特性和布局策略,为AI服务器电源提供了可靠的液冷解决方案,推动着电源技术向更高效率、更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Hello!

平尚电子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享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