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软体机器人的可弯曲电阻/电容/电感材料研究进展
在康复医疗与精密抓取等前沿领域,软体机器人对柔性感知元件的需求正推动电子材料革新。传统刚性热敏电阻难以适应连续形变场景,其脆性陶瓷基体在反复弯曲下易出现微裂纹,导致电阻-温度特性漂移甚至功能失效。平尚科技通过纳米复合与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开发出可承受10万次弯曲循环的柔性热敏电阻系列,为仿生机器人提供高稳定温度感知能力。
针对软体执行器对形变兼容性与温度精度的双重要求,平尚科技在PS-FT系列柔性热敏电阻中实现三大创新:
银纳米线-PDMS复合电极:将直径50nm的银纳米线网络嵌入弹性体基底,使电阻体在150%拉伸应变下保持导电通路完整,电阻变化率<±0.5%/次(传统金属箔应变>±3%);
梯度掺杂NTC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aTiO₃-NiMn₂O₄复合热敏层,通过梯度掺杂调控晶界势垒,使B值(热敏常数)在25℃~80℃弯曲状态下波动范围压缩至±1.5%(常规材料±5%);
仿生蛇形互联结构:利用激光直写技术构筑三维蛇形电极,有效分散弯曲应力,实测表明该设计使器件在半径2mm弯折时的疲劳寿命提升8倍。
为验证柔性热敏电阻在动态场景下的可靠性,平尚科技建立了生物运动模拟测试平台:
多轴形变测试:模拟肌肉收缩的径向压缩(应变率15%/s)与轴向扭转(±180°)耦合运动,持续监测电阻温漂;
环境耦合老化:在37℃生理温度+95%RH湿度下进行2000次屈伸循环,评估体液环境对电极界面的侵蚀;
低温柔韧性验证:-20℃环境中进行万次弯折,确保康复机器人冬季户外操作的稳定性。
测试数据显示,PS-FT系列在10万次1.5mm半径弯曲后,25℃标称电阻变化率≤±2%,温度检测误差保持在±0.3℃以内。更关键的是,其0.15mm超薄封装使器件可集成于人工皮肤夹层,通过热分布感知实现抓取力度自适应调节。
面向医疗机器人的生物兼容性要求,平尚科技构建了柔性电子制造闭环:
材料级安全:选用FDA认证的医用级硅胶封装,通过ISO 10993细胞毒性测试;
工艺级精密:采用卷对卷微凹版印刷技术,实现±5μm厚度的热敏层均匀涂布;
系统级验证:在仿生机械手上搭载64个柔性热敏节点,连续运行500小时记录温度映射稳定性。
当康复机器人执行抓取动作时,指尖柔性热敏电阻阵列实时感知物体温度变化,其毫秒级响应与抗疲劳特性,使帕金森患者得以安全握持热饮。平尚科技通过材料复合化、结构仿生化、验证场景化的技术路径,将柔性热敏电阻的形变耐受性提升至工业级标准,为每台康复机器人日均降低0.2元感知系统维护成本,推动软体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民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