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解决方案

​中国MLCC国产化:2025年35%本土供应链替代的技术突围案例

文章出处:平尚科技 责任编辑:平尚科技 发表时间:2025-05-21
  
​中国MLCC国产化:2025年35%本土供应链替代的技术突围案例



国产化技术突破:从材料到工艺的全面革新
全球MLCC市场长期由日韩厂商主导,高端车规级产品自给率不足10%。平尚科技通过材料与工艺创新,打破技术壁垒:



  • 高介电常数钛酸钡基材:开发介电常数≥3000的陶瓷​粉体,容值密度提升40%,适配800V高压平台需求。其2220封装100μF X7R电容(耐压250V)替代TDK CGA系列,供货周期从8周缩短至2周。

  • 全自动流延成型工艺:介质层精度±1μm,​良率从85%提升至98%,成本降低20%,支持-55℃~150℃宽温域稳定工作3。

  • AEC-Q200认证体系:通过抗机械冲击(50G)​、湿热循环(85℃/85%RH)等测试,容值漂移<±5%,较日系竞品(如村田GRM系列)提升3倍可靠性。




汽车电子应用:高密度与高可靠的双重验证
在智能电动汽车的电源管理、电机控制等场景中,平尚MLCC通过以下方案实现技术突围:

  • 电池管理系统(BMS):1210封装220μF ​X7T电容用于800V高压平台,纹波电流能力提升至2.5A(竞品TDK CGA系列仅1.2A),温升ΔT从40℃降至15℃。

  • DC-DC转换器:3225封装10μF/10​0V电容替代三星电机同类产品,耐压性能提升30%,EMI辐射强度从45dBμV/m降至28dBμV/m,适配48V轻混系统。

  • 智能座舱电源模块:0603封装22μF/6.3V电容实现AI芯片供电去耦,容值密度达500nF/mm²,较Vishay WSLP系列提升60%。




产业协同与标准演进:构建本土化生态闭环
平尚科技通过供应链垂直整合与标准共建,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 原材料本土化:与风华高科、三环集团合作开发​纳米级陶瓷粉体,国产化率超70%,摆脱对日本堺化学的依赖。

  • 产能扩张:东莞基地新增3条车规级产线,月产​能达20亿颗,覆盖0603/0805/1206主流封装,支撑广汽、小鹏等车企需求。




  • 标准引领:参与起草《汽车电子MLC​C测试规范》,推动AEC-Q200修订版纳入生物基材料性能指标,为国产MLCC出口铺路。

竞品对比与市场影响
平尚科技在关键参数上已比肩国际巨头:


在比亚迪某车型的OBC模块中,平尚MLCC将系统能效从92%提升至97%,故障率降至0.02ppm,较TDK方案成本降低35%。




未来方向:从替代到超越


平尚科技计划2025年实现0201超微型MLCC量产(容值4.7μF/6.3V),并联合天际智慧开发等离子体雾化纳米金属粉,突破电极材料“卡脖子”难题。其目标是通过AI驱动的智能制造平台,将本土供应链替代率从35%提升至50%,成为全球车规MLCC的核心供应商。




平尚科技以材料创新、工艺升级与生态协同为支点,撬动中国MLCC国产化进程。其技术不仅填补了高端车规产品的空白,更以成本与交付优势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随着800V高压平台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平尚科技有望引领国产MLCC从“替代”迈向“超越”。

Hello!

平尚电子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享一对一咨询